乐动官方,【中国】有限公司

如何让个性化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个性化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学生的作文绽放出个性的花朵


摘要: 教育必须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这正如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语文教育个性化实际上是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尊重个体,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作文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活动,要以人为本,个性为灵魂。新课标也多次强调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作文应富有个性。

摘自《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10)

作为一名多年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对中学生的作文教学和中学生的作文深有感触,下面针对上述情况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  个性表达  

内容摘要: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特别是高考作文指导时,为了让学生保证作文的基本得分,往往大致圈定写作材料和写作模式,因而导致现在的中学生在习作多数存在缺乏个性的毛病,甚至出现千人一面、作文千篇一律的情况。实际上很多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只要选用最佳材料、注重个性化语言、真情表达,就完全有可能写出有新意、个性飞扬的文章。

   笔者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更多的时间奋战在高三教学的岗位上,为了是自己所教的学生能在高考语文这门学科取得较好的成绩,也为了得分的保险起见,对学生进行高考作文模式的训练,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考试的分数确实显著上升,但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好像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无论布置什么作文,几十个人写的都差不多,选材上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一致,完全失去了个性,形成一种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现状。

本学期,我又兼任高一和高三的语文课,半个学期下了,比照高一刚刚跨入高中大门的新生和高三已进入高考模式的学生的作文,既兴奋又忧伤。兴奋的是高一学生的作文,文笔虽显稚嫩,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清新而有活力,内容丰富而有个性;忧伤的是高三学生的作文,则恰恰相反。作文教学中的这种尴尬现状,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学生作文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人最具个性化的行为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因此,我们倡导学生作文应该有个人的独特风格,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能真实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世界,写出有个性有灵性、文质兼美的文章。

一、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现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内容上空洞无物。根据我所教的学生情况看,有的学生囿于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有的学生只顾埋头钻研书本知识,忽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写作没有内容可写,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凑字数,不惜同一个意思反复说,啰嗦索索,空洞无物。

   第二,情感上虚情假意。现在大多数中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只关注自我,凡是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切感悟,看问题也往往难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设身处地的感受与思考,作文往往是为文造情,情感上虚情假意。

第三,形式上刻板呆滞。许多学生的作文深陷老师设计的模式中,毫无新意。也有些学生动不动就说我们老师说开头应该如何写,结尾应该如何写,更有甚者说高考作文中间内容老师不看。由此可见,“学生作文难以写出缺乏发自内心的声音和朴实自然的句子”是很自然的了。

二、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原因

(1)学生远离社会生活。学生整天都在家校两点一线之间往返,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为远离生活,学生就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就难以汲取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缺少了自己的感悟,作文时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而是以资料取代生活材料,以现成理论取代独立思考,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谈失败,言必爱迪生、居里夫人的发明、发现;论勤奋,不外乎头悬梁,锥刺骨;写好人好事,无非是为老人推车,扶盲人过马路。远离了真实生活和社会的文章,只能瞎编了。

(2)缺乏自我。“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由于学生对生活没有感悟,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感情,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没有,这样的文章必然没有真情实感,又何谈作文的个性呢?

(3)读写分离。学生文章言之无物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教学过于偏重作文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落实,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读写分离,技巧至上,读不得法,写无蓝本。

    2、客观原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对写作的内容和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学生作文,以自己的责任和权威,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强迫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而学生也只能奉命而作,依葫芦画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受束缚,个性受限制,导致作文无生气可言。

三、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

   1、关注生活,积累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

    关注从家庭家庭生活开始。家庭生活是每一个人人生的起点,是人的一生的精神家园,是人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每一个家庭就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个成员都是这部书中的主人,每个人每天都在以自己的角色来续写着永远也写不完的情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许有的家庭有如繁花绽放的春天,也许有的家庭犹如惊涛骇浪中的小船,不管那种家庭生活,都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一定的影响,都会刻下深深的印记。明白了这些,学生写家庭生活类的作文时,就找到了绝好的材料,在描写亲情时,我们就会抒发各自不同的情感。

第二,留意校园生活,记录同学情、师生情。

校园,是学生长期生活的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青少年学生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编织着异彩纷呈、最富活力、最有朝气的校园生活。这里有辛勤园丁对幼苗的细心呵护,有莘莘学子对理想的孜孜追求,有同窗好友相互间的心心相印;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有青春的躁动,有成长的烦恼;有教室内的朗朗书声,有运动场上的拼搏身影……这为学生体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果我们能指导学生将这些内容写进作文,必然使作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不乏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

   第三,读好社会这本书。

社会生活是我们写作中取之不尽的财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世间百态,社会万象,应有尽有。一方面,高中阶段随着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为学生们的写作素材提供了源泉;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如借助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也把社会生活“搬”进校园“请”进教室,也为学生们的作文提供了可以充分利用的技术手段。他们可以在作文中将家事、国事、天下事融入笔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洋溢着时代特色。

第四,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

这项活动尤其适用于非毕业班级的学生。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我们大力提倡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我们要求学生要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平时要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会,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均可涉猎,而且要持之以恒。其次要求学生动笔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动笔圈、点、划、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以备写作时自如运用。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眼仔细观察,用耳凝神谛听,用心深刻体悟,那么平日司空见惯的现象也会别有一种风景,平日枯燥无味的生活也会有一番情味。

2、培养个性化的语言

  个性化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要求学生要敞开心扉,表现自己的个性。

3、真情表达,张扬个性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真情表达,张扬个性,作自己的主人。

在学部的倡导下,为了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基础年部开展了语文写作素质培训活动,并进行了阶段性中学生作文大赛。在活动中,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的作文环境,他们有了自主选择写作的自由,作文可以不受题材、体裁限制,因此学生们写出了充满个性,熠熠生辉,意蕴隽永的作文。如《行走在繁华街道》《不变的是亲情》《爱与碍》一碗清汤面的滋味》《自主操作我也行》《渐行渐远渐无穷》等优秀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得很形象:“爱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发育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我们要还学生以充分尊重其个性,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充满个性的作文。无论是文体,还是内容,抑或是情感,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展现的空间,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写作环境,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和语言天赋,鼓励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心灵语言,相信学生们会绽放个性的花朵,迎来千姿百态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111


教学教研
教师论文
课题研究
教学成果
教学活动
二维码